>



翻譯公司
   
  關于我們
  翻譯實力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首頁 > 關于成都博雅翻譯 > 翻譯資料
翻譯公司
翻譯公司

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
2010年1月26日  作者:  成都譯網(wǎng)-成都翻譯網(wǎng)-成都翻譯公司  瀏覽選項:    本文已被瀏覽 1501 次
習語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。本文所要討論的習語是廣義的、包括成語、諺語、歇后語、典故等。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,包含著大量的習語,它們或含蓄、幽默、或嚴肅、典雅,不僅言簡意賅,而且形象生動,妙趣橫和,給人一種美的享受。由于地理、歷史、宗教信仰、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,英漢習語承載著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,它們與文化傳統(tǒng)緊密相連,不可分割。習語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譯中的難點。本文試圖借助語用學的理論,對英漢習語的翻譯作一些探索。

  美車哲學教授H.P.Grice在他的Meaning一書中把話語的意義分為自然意義(natural meaning)和非自然意義(non-natural
meaning)兩種。話語的非自然意義指人們意欲表達的意義,即在特定的場合下表達出交際者意圖的語用隱含意義。這就是Grice的會話含意(conversational
implicature)理論的基礎。那么,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的差異,同樣字面意義、形象意義的話語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隱含意義。隱含意義才是說話人或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。根據(jù)我們的觀察,英漢習語之間的多方面差異可歸為兩類:一是形象意義的差異,一是隱含意義(包括褒貶義)的差異,而它們都是字面以外的意義,是文化差異的具體反映。由此出發(fā),本文提出了英漢習語文化意義翻譯的具體原則和方法。

  一、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

  朱光潛先生在《談翻譯》一文中說:“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(lián)想的意義……”,“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,甚深廣而微妙,在字典中無從找出,對文學卻極要緊。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,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,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!庇幕祟悓W家愛德華·泰勒在《原始文化》(1871)一書中,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,并表述為:“文化是一種復雜,它包括知識、信仰、藝術、道德、法律、風俗以及其作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!笨梢娢幕母采w面很廣,它是一個復要的系統(tǒng)。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,反映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方化現(xiàn)象。我們經(jīng)過歸納總結認為,英漢習語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、生存環(huán)境的差異

  習語的產(chǎn)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。英國是一個島國,歷史上航海業(yè)曾一度領先世界;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,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。比喻花錢浪費,大手大腳,英語是spend
money like water,而漢語是“揮金如土”。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,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,如to rest on
one’s oars(暫時歇一歇),to keep one’s head above water(奮力圖存),all at sea(不知所措)等等。

 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,“東風”即是“春天的風”,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(lián)系在一起,“赤日炎炎似火燒”、“驕陽似火”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。而英國地處西半球,北溫帶,海洋性氣候,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,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《西風頌》正是對春的謳歌。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(jié),常與
“可愛”、“溫和”、“美好”相連。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,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’s
day?/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。

  2、習俗差異

  英漢習俗差異是多方面的,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(tài)度上。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。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:“狐朋狗黨”、“狗急跳墻”、“狼心狗肺”、“狗腿子”等,盡管近些年來養(yǎng)龐物狗的人數(shù)大大增加,狗的“地位”似乎有所改變,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。而在西方英語國家,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。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,大部分都沒有貶義。在英語習語中,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。如You
are a lucky dog(你是一個幸運兒),Every dog has his day(凡人皆有得意日),Old dog will mot
learn mew tricks(老人學不了新東西)等等。形容人“病得厲害”用sick as a dog,“累極了”是dog-tired。與此相反,中國人十分喜愛貓,用“饞貓”比喻人貪嘴,常有親呢的成份,而在西方文化中,“貓”被用來比喻“包藏禍心的女人”。

  3、宗教信仰方面

  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漢語言中。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人們相信有“佛主”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,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,如“借花獻佛”、“閑時不燒香,臨時抱佛腳”等。在西方許多國家,特別是在英美,人們信奉基督教,相關的習語如Good
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(上帝幫助自助的人),也有Go to hell(下地獄去)這樣的詛咒。

  4、歷史典故

  英漢兩種語言中還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習語,這些習語結構簡單,意義深遠,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。如“東施效顰”、“名落孫山”、“葉公好龍”等等。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《圣經(jīng)》和希臘羅馬神話,如Achilles’heel(唯一致命弱點)、meet
one’s waterloo(一敗涂地)、Penelope’s web(永遠完不成的工作)、a Pandora’s box(潘多拉之盒棗災難、麻煩、禍害的根源)等。

  二、英漢習語翻譯的具體原則和方法

  關于翻譯標準,中外翻譯理論家們提出了不同的主張。從嚴復的“信、達、雅”,傅雷的“重神似不重形似”,到張培基先生提出的“忠實通順”;從瞿秋白的“等同概念”,到美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Eugene
A·Nidar的“功能對等(functional equivalence)”或“動態(tài)對等(dynamic equivalence)”,我們可以看出,這些主張是相互影響、互為補充、不斷完善的,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,但中心要結晶都是譯文要忠實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義,保持原作的風格,忠實反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。所謂忠實表達原文的意義,應指忠實表達原文的字面意義、形象意義和隱含意義三個方面。但是,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話、每個習語、詞匯都同時具備三種意義,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義,沒有形象意義;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,但沒有隱含意義。尤其是,任何兩處語言文化都不可能完相同。

 

 
 
上篇文章:文化翻譯與文化“傳真”
下篇文章:論功能翻譯理論
 文章搜索
 
搜索選項: